一点灵犀/全球化转向全球分化的冲击李灵修
2023-12-17 本站作者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图:香港历经多轮股灾、危机洗礼,具备能力顺应全球变局迎接经济新格局。
资本市场进入收官阶段,港股不幸缔造四年连跌纪录之余,市值亦有被印度股市超越的危险,加之交投低迷、IPO规模萎缩,“国际金融中心遗址”的戏称不胫而走。当然,香港社会的挑战不止于此,楼价拾级而下、港人消费北移、政府财库承压,种种问题千头万绪,需要我们过滤杂音方能看清本质,进而觅得解决之道。
全球分化 顺应大势
香港的最大威胁其实来自“全球分化”,因此急需摆脱原有发展路径,在大变局中重新自我定位。二战以来,香港逐步从远东转口贸易重镇,成长为全球航运中心、贸易中心、金融中心,可谓是食尽全球化红利。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后,香港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硕果仅存、实行联系汇率的地区,盖因八十年代东亚经济的快速崛起,及至2001年中国加入WTO、进化为世界经济发动机。这些年,香港在经济层面与内地融合,金融层面与美元挂钩。如同参加“三人四足”竞赛,左腿绑定博尔特、右腿绑定刘易斯,一路走来“遥遥领先”。
如今全球化转向全球分化,中美竞合博弈加剧,经济周期不再同频共振,货币政策更是完全背离──美国加息抗通胀、中国降息抑通缩。这也造成了处于“弱通胀”的香港被动加息,港元汇率相对经济水平出现“高估”,自然对资产价格产生冲击,也影响到居民消费选择。
须指出的是,这并非是一城之变,乃是全球变局。只不过香港作为外向型自由经济体,扮演着地缘政治“金丝雀”的角色。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体系重构,哈以冲突暴露的西方社会矛盾,甚至是OpenAI“政变”揭开的人工智能路线分歧,无一不预示着全球格局的结构性转变。
全球市场加速分化,生产要素流动性受阻,对于本区域的购买力及资金流,各方争夺必将白热化。增量不再、馀量要“抢”,资本市场、人才市场、消费市场概莫能外。在此背景下,香港唯有对内提升行政效率、对外拓展商贸伙伴;降低交易费用、稳固开放优势;摆脱过去小政府的定位、打造一个竞争型政府。
事实上,香港各项转型政策都在稳步推进,其中有两点需要格外关注。
吸引人才 产业升级
一是人口结构问题。2022年全港人口年龄中位数为46岁,仍然偏高。目前香港政府准备向每名新生婴儿派发2万元补贴,同时也须努力打造生育友好化环境,切实降低香港家庭的相关负担。此外,笔者建议继续放宽人才移民、劳务输入的申请门槛,吸引更多人参与到香港的经济建设中去。香港未来有多项大型基建项目落地,这就需要持续的人口增长作为支撑。而年龄结构的优化意味着,社会拥有更高的消费倾向,产业具备更强的升级潜力,上述因素均对香港下一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。
二是金融风控问题。由于香港采用联汇机制,金融风险无法通过币值升跌进行释放,而转去反映在土地价格、人工价格等层面。截至11月,今年政府采用招标形式出让10块土地,其中出现6次流标;卖地收入不足年初预算目标的两成。鉴于土地是固定资产价格的锚,特区政府在财政收入压力下也要竭力避免其价格的大幅波动,同时对外要做好市场沟通、预期管理的工作。
当然,香港不宜妄自菲薄,顺应全球变局仍有不少优势。首先,香港最早尝到全球分化之“痛”,也最早着手于经济结构调整,在时间上占得先机。其次,香港历经多轮股灾、经济危机洗礼,家庭部门的风险意识强,对冲风险的手段亦丰富,加之政府严格遵守财政纪律,债务水平维持低位,如同打造了一幅深厚的“安全垫”。
香港并不介意成为“旧世界”之遗址,但也为迎接“新世界”做好准备。过去凭借狮子山精神,香港实现的经济奇迹,未来没理由不会再创辉煌。
猜你喜欢
话你知/TVC增退休储蓄 又可悭税
华为环闪保护壳哪个颜色好看
政经才情/下周料见大成交 看好港股A股容 道
指东说西/美股勿高追 待回调始布局黎家鑫
德林:AI应用广 散户可拥家办式投资
旧苹果手机靠近新手机没有反应
话你知/首10月泰国访港客33万
板块寻宝/旅业复苏 新秀丽现价吸纳赞 华
血氧仪为什么一机难求
大豆纤维被4斤冬天够用吗